Search

《朗讀書籍.終於,還是愛了.其中一文「愛,太難」》

朗讀內容重點: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朗讀書籍.終於,還是愛了.其中一文「愛,太難」》

朗讀內容重點:

愛,不只是愛情,不只是親情。

愛的內含及對象太廣闊,它甚至包括愛使你傷心的人,包括愛可能損及妳生活利益的人。

通常我們不把這個現象稱之為「愛」,我們稱之為「寛容」。

但寛容從何而生?

又為何要給?

真的仔細推敲,它的源頭還是「愛」,而且不是一般吹噓的「愛別人」,而是為了「愛自己」。

因為愛的對立面是恨。

恨傷害你的親人,情人,恨父母、恨背叛欺騙拋棄你的情人,恨傷害你的朋友、陌生人⋯⋯

活在恨中的人,看到的陽光是刺眼的,花苞是不夠綻放的,風景是提醒你曾經的謊言,然後感嘆:為什麼辜負?為什麼拋棄?

但恨一個陌生人,一下子發個火,就忘了!

偏偏你恨的人愈靠近你,你愈苦。

為什麼?

因為對於親近的人,你會先有一個假設,並且因此假設而產生渴望,你渴望得到他們的愛。

尢其親人之愛,好似天經地義。

但實情是:這個世界上,可能有百分之一的小孩,因為父母的處境,私下決定在他的生命誕生之前,不得已先「處理掉」它。

他或是她,連生下來的機會都沒有。

接著才是撫養。

現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,面對父母離異,你跟著其中之一,然後與另一角色漸行漸遠。

即使家庭不離異,這個世界上可能有一半的父母,不夠成熟,不知道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,他們的孩子在各種爭吵、利害盤算、勢利、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下,痛苦自卑又沒有自信地長大。

如果用一個普通的計算機一算,這個世界上擁有完整父母之愛的,可能只是少數人。

但這些少數人中出現了不起的文豪,寫下〈背影〉〈目送〉⋯⋯成為傳統道德謳歌的對象,而且編輯在給每一個不同處境的小朋友必須閱讀觀看的教科書。

它是美德教育?

還是道德綁架?

它是教人感恩?還是感嘆?它是定義幸福?還是逼著狀態不同的人,體會永不可得的自卑之心?

所以我說:多數人在愛的功課,交了白卷。

因為當我們在歌頌某種愛時,並沒有體會那些黑暗角落無語、且可能是相當多數人,正在受傷的哭泣。

恨,也由此而生。

恨的人,永遠不會快樂。你以為自己恨的是他人,過不去的其實是自己。

心磨著,深夜裡也孤單著。⋯⋯

我在十七歲時失去了外婆,那一年,這個世界上唯一愛我的人,永遠離開了。

我也曾尋覓,曾受傷,曾怨過我的母親、父親⋯⋯然後從各種理智中,平復了自己。

我的方法不是寛容,而是告訴自己:「當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人愛你時,你更要愛自己。」

「如果連好好愛自己都學不會,你為什麼覺得别人懂得如何愛你?包括那個别人的名字叫做:母親?父親?」

我所謂的愛自己,絕對不是只在乎自己。而是珍惜自己,珍惜生命的不容易。

想辦法遠離得不到、受損害,不快樂的事物—這些命運給你的考試。

如果你渴望的愛,不可得,轉個念,你比孤兒好,你比被墮胎的胚胎好⋯⋯你比饑荒中的人們好,你比戰亂時期的人好。

走到山林,風拂吹你的臉,它沒有偏心:走向海灘,浪潮永遠依約一波波問候你,它也沒有遺棄你。街邊的小野花從無人搭理,它照常綻放。

當你下定決心,不求他人,並讓真正的愛,一寸一寸進入你的靈魂時,你賜予了自己快樂。

https://youtu.be/HYmHetYurno


Tags:

About author
和我們一起聽感人的追夢故事 掌握全球的趨勢脈動, 帶您一起看不可不知的世界大事。
《文茜的世界周報》官方粉絲頁。 TVBS 56台 週六21:00-22:00 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(專家版) 22:00-23:00世界周報歐洲版(專家版)/周日21:00-22:00世界周報 22:00-23:00財經周報
View all posts